| | | | | | | | | |
全國土地流轉門戶網站
全國站 [切換城市]
5月10日上午10點30分,金曲鄉爾古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熱口克古起個大早,趕了60多公里山路,在昭覺縣易地扶貧搬遷縣城集中安置點2號安置點第一個領到鑰匙,成為首批入住的260多戶村民之一。
把鑰匙捧在手心,熱口克古激動地用手摩挲著。這是一把打開大門的鑰匙,這是一把打開好日子的鑰匙。
“逛”新房:激動好奇又“陌生”
第一個拿鑰匙,熱口克古還想頭一個感受新房。在工作人員引路下,夫妻倆幾乎是一路小跑沖進位于33棟2單元11號的新家。
小心翼翼推開房門,熱口克古眼前一亮:新房面積100平方米,三室兩廳,有兩個陽臺,空氣對流和采光都很好,衛生間也很寬敞。“沒想到裝修得這么漂亮,真是太安逸了!”夫妻倆滿懷驚喜。
同樣驚喜的還有補約鄉瓦衣村的搬遷群眾曲比偉布。看新房時,正好堂哥與他微信視頻聊天,他拿著手機,把每個房間都拍給堂哥看,并說,等正式搬家那天,邀請他來作客。
對于首次進城的不少搬遷戶而言,驚喜之余,新家還有點陌生。
“廚房油煙怎么排?廁所怎么用?”熱口克古像個小學生一樣,追著領他們進家的工作人員不停地問。“媽媽很高興,但又擔心這里不能像鄉下一樣養雞,沒有火塘……”曲比偉布說,不過,他會一點點教媽媽適應新生活。
打量著“高大上”的新家,回想之前的日子,熱口克古感慨萬千。
從村里到縣城幾十公里路,以前走路要5個多小時,現在坐車只要一兩個小時。全家7口人,擠住在幾十平方米的土坯房里,透風漏雨,苦不堪言。老家山上種了3畝多的蕎麥、玉米、土豆,只夠口糧。這些年,全家主要靠熱口克古東奔西走打工補貼家用,一年到頭,全家人難得團聚幾次。
“搬進新家,好日子開始啦!”熱口克古向記者描述自己的新未來:5個孩子已經都在縣城讀書,過幾天家具搬來后,就可以正式入住,“下半年,我就在縣城找個工作干,全家人在一起,過上好日子!”
領家具:“九件套”讓村民拎包入住
“不跟你說了,那邊喊我了。”中午,正在陰涼處接受記者采訪的吉克吃哈,迅速沖到一輛大貨車前,挽起袖子和老鄉們一起將車上的家具卸下來,用繩子往身上一捆,背上4樓。
這位特布洛鄉吾口村24歲的小伙子,干勁十足,已經幫好幾個鄰居搬家具了。幫完別人后,他又掄起扳手、錘子,給自家的凳子、桌子上螺絲,“自己動手打造的新家才幸福!”
記者看到,新家里有1張四方桌、4個凳子,還有碗柜、衣柜、電視柜,以及沙發、茶幾和兩張床。還配備了電視機、洗衣機。“買這些家具,我們只花了1500元。”他高興地說,搬遷房也照樣能拎包入住。
為什么花錢少?原來,為讓搬遷群眾在遷入新房時具備基本生活條件,除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為群眾發放“四件套”外,昭覺縣委鼓勵群眾改善生活條件,通過以獎代補的形式,為群眾購買了電視柜、沙發等“五件套”。
“購買方式多為群眾委托鄉鎮政府購買。在搬遷入住后,政府進行驗收,購買了五件套的家庭,補助1600元。”昭覺縣副縣長廖宇超說。
屋內家具齊全,屋外的配套設施也很豐富。廖宇超說,除了縣城安置點內的文體等配套設施可以滿足群眾的生活需求外,安置點還充分考慮搬遷群眾就醫、子女就學等需求,正在縣城建設7所學校、擴建3所醫院。(記者 何勤華 王代強)
CopyRight © 2006-2021 廣東地合網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郵箱:admin@tdzyw.com 粵ICP備09158136號
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:B2-20180855 | 土地網 土地出租 土地轉讓 土地流轉 地合網